English

亲历炮火

1999-05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许杏虎 我有话说

4月29日 星期四晴

贝尔格莱德市宣布,轰炸36天来,共有536座首都民房被摧毁,其中有502座在莱科维察区,那里驻扎军营,所以一直是北约轰炸的目标。由于轰炸导致炼油厂及石化厂的原料泄漏,多瑙河贝尔格莱德附近已不能垂钓了。现在正是钓鱼的好季节,令垂钓爱好者无奈而大失所望。

在这个月就要过去时,使馆又想办法给每辆车搞到了60升汽油票,本月内有效。我的油箱还满着,好容易托朋友从一石油公司借了两个铁油桶。

北约导弹打偏已不是一次两次了,但打偏到另一个国家的首都是所有人没想到的。昨晚10点多,一枚导弹落在了索非亚城郊的一所民房上,就在数小时前,保加利亚政府向议会提交了同意北约使用其领土的决定。北约称,这枚导弹本来是对准南一雷达的,因为南军方突然将其关掉,使导弹不可控制地飞向了距既定目标60公里的索非亚。

4月21日被北约炸毁了的东南风电视台,不知何时又开始播放了,只是它目前还没有能力录制、编辑节目,这些天一直在转播其他电视台的国际频道节目。

4月30日 星期五晴

昨晚的天空格外晴朗,北约战机早早就飞临到贝尔格莱德上空,南军队从10点半开始不断开炮驱逐,我们预感到这是残酷的一夜。凌晨2点左右,远处的爆炸声清晰传来,又一轮轰炸开始了。来到楼顶望去,没有明显的火光,但城南有烟在向上空蔓延,不好判断目标是什么。一会儿,又有爆炸响起,我决定去市中心看看。来到院子里,战机正从上空掠过,声很大,稍候片刻,待听不到飞机声时我才敢出去。市中心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被惊醒的人们在寻找目标。开车至米洛什大街时,路边一市民告诉我是总参谋部被炸了。我只好进入一条很窄的小街,再拐过去就是大楼后面的停车场。就在此时,轰轰的导弹飞行声从头顶划过,随即是震撼强烈的爆炸,而我的车就停在距现场100米远的路口,被中间楼房削弱的气浪仍使车子振动起来。出于本能,我把车调向大楼的相反方向,停到一民房边。街上行驶的车一辆辆都飞似的开过去。我马上打电话告知朱颖,我平安地在现场。这时我看到一些消防队员正一瘸一拐地从总参大楼内撤出,他们是在第一次轰炸后进楼抢救的,没想到北约对这里进行第二次轰炸。一会儿功夫,荷枪实弹的军人已把住路口,警察也同时把所有人赶到远处。爆炸没有引起火灾,但不知哪来那么多的灰尘,使整个地区像被大雾罩上一样,看不清大楼被炸成什么样。消防车来了不少,但没有一个在作业。对面的塞尔维亚政府大楼及外交部大楼严重受损,连外交部入口镶在墙上的铜制门牌都被震得掉下来,那里执勤的一名警察当场死亡。因为不让照相,呆在那里的意义不大,我十来分钟后就撤离了。

在现场并没有在家中知道得多,回家才知道附近被炸的还有联盟警察总局及内务部大楼,同时被炸的还有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。

中午去被炸的咖啡馆时,在附近遇到一辆送水车,我首先想起的是1996年在这里进修语言时,有一次公寓断水,两天中就是这种车给我们送水。有四个人正在汲水,我上去打听,才知道附近的几条街由于凌晨的轰炸而中断供水。对市民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公交系统受损。两路电车、五路公共汽车已被迫取消,近30个公交车改变线路行驶。

在北约暂时停止对贝城轰炸后数小时,俄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抵此间访问。这是他8天内的第二次来访,在此间访问的还有美国著名民权活动家杰克逊,他前来营救一个月前被俘的三名美国士兵。

今天清晨5点半,南斯拉夫发生了里氏5.5级地震,并在上午近10点出现余震,震中在距贝尔格莱德西南70公里的瓦列沃地区,北约飞机在两三个小时前还空袭了那里。整个南斯拉夫都有震感,但南官方没有报道地震造成的损失,市民们更没有丝毫的惊慌。据此间报道,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会超过北约5枚炸弹轰炸所造成的损失。

5月1日 星期六晴

中午1点,北约又一次进行了大屠杀,尼什开往科索沃的一辆大客车在行驶到卢让尼桥时被炸毁,将近60人死亡。

下午五点左右,我们来到河边草坪散步。许多市民也出来了,享受这春日的时光,孩子们在草地上踢球。走着走着,偶然看到的在空中飞舞的一张纸片突然成了我们的话题,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风,一位朋友开玩笑说,恐怕是北约撒的传单吧,谁都没有放在心上。过了约一分钟,又有两三张纸片出现在视野中,抬头望去,我们惊讶地发现,天空的纸片像雪花一样在飞扬,真是北约扔下的传单!而此时并没有空袭警报,也听不到飞机声。

我们饶有兴趣地捡起几张,发现竟然有好几个版本。传单很小,长宽分别为12厘米和6厘米,正反两面都有塞语标语,并印有北约的徽标,一张上还印着米洛舍维奇的照片,主要是文字内容,如“没有燃料,没有电,没有贸易,没有自由,没有未来——米洛舍维奇”,“北约将加强空袭行动直至(南)撤出在科索沃驱逐平民的军队,直至你们的领导人参加达成协议的会谈”,诸如此类。不少的纸片落在了河面上。

这使我想起几天前一位政府官员对我说,北约已在使用飞临南上空的飞机发送塞语广播,而且有可能很快建立“飞机”电视台,进行盅惑人心的宣传。随即,我问河边的南斯拉夫人如何看待,他们不屑地耸耸肩说:“很可笑”,“这是北约的心理战,他们的话不可信”,“这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”。

使馆大院及楼顶平台上也落了几张,同样成为我们谈笑的话题。

傍晚,南政府宣布释放三个被俘的美国兵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